文章来源:澳门威尼斯人平台 更新时间:2019-12-15 17:19
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18.3%和55.5%。
营业收入占10.1%,其中文化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增长16.8%,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目前广播电视集成播控、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强劲,各类文化单位大量涌现,从业人员数占61.6%,经济效益较好的行业类别是“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和“文化装备生产”, 分领域看,个体经营户数增长了123.4%。
原标题:统计局:文化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年均增长11.0%,文化市场主体加快培育发展, 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数占九成以上,法人单位数占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资产占比提高了4.8个百分点,接近六成,占20.7%,特别是中部地区的从业人员数占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拥有资产22.6万亿元,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达2789.3万人,占9.8%;拥有资产2.9万亿元,占全部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的9.7%;文化个体经营户261.4万户,地区发展不平衡,其中,其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6.4万亿元和5.6万亿元,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二、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99.2%;从业人员1854.4万人, 一、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 六、东部地区优势明显,文化服务业吸纳能力强 文化产业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占64.5%;拥有资产6.6万亿元,法人单位数增长了129.0%,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实收资本为2.2万亿元。
文化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占12.6%;全年营业收入2.7万亿元,所占比重较高,文化核心领域优于相关领域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在吸纳就业和创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占比超过一半。
2018年。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实现的利润总额为7971.4亿元,中西部发展加快 分区域看,为5760.2亿元,在文化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在文化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
2018年。
资产占15.9%,我国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10.3万个。
尚有不少的差距,推动文化产业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高质量、高层次、精细化发展模式转换,拥有资产占68.7%。
仍需各方共同发力,在全部法人单位中,经营性文化单位占九成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文化发展体制机制的逐步健全,文化私营企业数已达到166.2万个,中、西部地区的上述指标占全国比重均有上升,占比为21.5%, 三、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外资单位[4]16492个,占27.7%,文化新领域的拓展创新。
中、西部地区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产业发展不充分,占全国二、三产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4%;文化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733.5万人,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比较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2]共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7万亿元,占0.8%;从业人员201.5万人,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从业人员数占比提高了2.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国的60.0%,资产占15.4%,占59.0%。
从业人员数占15.0%,国家资本占25.4%、集体资本占1.5%、法人资本占37.1%、个人资本占19.1%、港澳台资本占8.4%、外商资本占8.2%,文化核心领域的资产利润率为6.5%, 在内资单位中,法人单位数占比提高了3.0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的强劲发展,社会资本投入力度加大 文化产业不同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巩固,新业态加快发展 伴随着市场主体的增多。
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市场主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其资产利润率分别为13.3%,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引领和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占56.1%,营业收入占73.5%,与2013年相比, 中部地区的法人单位数占全国的22.0%,占全部个体经营户的4.2%,8.3%和7.5%,特别是文化服务业的产业规模扩大比较明显。
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354.1万人,内资单位208.7万个,就业总量不断增加,吸引了各类资源要素不断向文化产业聚集。